南京手机行情榜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本功能有缺憾 T-mobile G1评测完结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20:2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测背景:

    T-mobile G1无疑是近期最受关注的手机了,它是首款采用了Google Android开源*作系统智能手机。在本周一我们发布了Android的初印象以及T-mobile G1的主打功能评测文章之后,在今天进一步扩展开来,为大家带来G1一些基本功能的介绍和评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Android*作系统在基本功能上的表现如何吧。


T-mobile G1

电话功能:

    点击键盘上的绿色拨号键可以打开G1的通话功能,G1的顶部有四个选项卡,分别是拨号盘、通话记录、联系人和常用联系人。它的拨号盘在点击时没有我们已经很熟悉的振动回馈功能,该功能在三星等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多见,常用联系人是根据通话频率自动生成的。


T-mobile G1的电话功能

    联系人方面,由于G1现在并没有中文输入法,所以除了能把我们自己先前的SIM卡中存储的联系人复制到机身之外,不能新添加中文的联系人,大家可以暂时先用英文替代。在添加联系人时,G1的界面比较简洁,仅有姓名、大头贴、一个手机号码和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以及铃声设定,其它内容则需要点击更多来实现,比较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


T-mobile G1的电话功能

    联系人列表在拖动时右侧会显示一个较大的按钮,拖动此按钮系统会显示英文字母,有助于帮助快速定位联系人,不过中文电话本的用户要是想快速定位只能把每个联系人前加上英文字母了。在联系人的显示方面,用户可以设置显示所有的联系人(包括Gmail中的电子邮件地址等),带有电话号码的联系人以及“我的联系人”。


T-mobile G1的电话功能

通话质量:

    此次经销商送测的G1是通过unlock code破解的版本,支持所有的GSM网络SIM卡,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G1的信号质量并没有问题。在通话质量方面,我们在安静的楼梯间内使用分贝仪对G1的听筒音量进行了测试,其始终保持在73分贝左右,相信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下,大家也能挺清楚听筒里的声音。


T-mobile G1的听筒


信息功能:  

    T-mobile G1支持短信息、彩信和除了Gmail的第二个电子邮件帐号,短信息和彩信为对话形式,显然是借鉴了目前的主流形式。而输入时,必须打开侧滑键盘,并且G1是暂时不能输入中文的。但是对于信息中中文的显示没有任何问题,输入时按“Alt+空格”可以输入部分特殊符号,更多的快捷键请参考我们上篇评测的详细总结。


T-mobile G1的信息功能

    “E-mail”程序其实就是为非Gmail用户或者拥有两个Gmail帐户的的用户提供另外一个电子邮件解决方案,但是这个帐户就不支持PushMail了。一般的用户可以把这个帐号设置为公司的信箱,最快可以设置为每5分钟收取一次邮件。此外,“E-mail”程序可以添加多个帐号。


T-mobile G1的信息功能

音乐播放器:

    G1内置了一个音乐播放器,进入界面后,可以看到四个大大的图标,分别是歌手、专辑、歌曲和播放列表,也就是G1把音乐进行的分类。每一项都有详细的列表,不过由于歌曲的个体差异,部分中文名的歌曲还存在有乱码现象。在播放界面下可以显示专辑封面、艺术家、专辑名和歌曲名称。


T-mobile G1的音乐播放器

    相比于传统音乐播放器不同的是,我们用手指按住艺术家、专辑名或者歌曲名不放,都可以弹出搜索的菜单,分别是在Amazon MP3、Google、YouTube进行搜索。作为一款互联网手机,基于Android*作系统的G1这点让我们非常满意。在播放器界面按“MENU”键,可以进入歌曲库、随机播放、添加播放列表、设为铃声和删除歌曲。


T-mobile G1的音乐播放器


T-mobile G1的音乐播放器和背景播放

    T-mobile G1匪夷所思的没有内置视频播放器,不过在“Market”上已经有一款“Video Player”,可以自动搜索存储卡里的视频文件进行播放。“Video Player”可以播放3gp、mp4、wmv格式的视频,不过对wmv的支持一般,有明显的丢帧现象,不过至少可以支持320*480像素的视频文件播放。不过这个视频播放器令人意外的支持机身横置时,自动向左旋转画面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Android上应该会有类似于CorePlayer一样强大的播放器,毕竟采用同样CPU的Touch Pro视频播放能力相当强大。


Android Market上的Video Player


Android Market上的Video Player

拍照软件

    T-mobile G1采用了320万像素自动对焦的摄像头,没有自拍镜、没有闪光灯。在拍照软件上也向iPhone看齐,没有任何拍照参数的设置、仅仅可以给照片添加GPS信息,设置拍照后弹出的菜单。T-mobile G1同样也不支持摄像,看来Android不希望设置摄像头参数成为用户的负担之一,但是不支持摄像有待商榷,好在“Market”里迟早会提供摄像软件。


T-mobile G1的拍照软件设置非常简单拍照样张:  

虽然拍照软件的设置简陋至极,但是T-mobile G1的32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的表现还是能让人满意的。照片的锐度、饱和度和色彩还原在同类摄像头中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且T-mobile G1的摄像头对室外、夜景和微距各个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性。



T-mobile G1的拍照样张

T-mobile G1的拍照样张

T-mobile G1的拍照样张

T-mobile G1的拍照样张

    在照片浏览方面,T-mobile G1采用了三个小图或四行小图一行的布局方式,并且支持照片的单张放大浏览,不过遗憾的是在这个界面下用户不但不能使用多点触摸缩放照片,而且不能使用G1内置的重力感应器来使图片随着屏幕的方向自动倾斜,而只能通过菜单中的“Flip orientation”实现。



T-mobile G1的照片浏览

数据连接:

    T-mobile G1是第一款采用了Android*作系统智能手机,同时也是一款支持“3.5G”HSDPA的3G手机。此外它也是一款可以全球任意漫游的四频GSM手机,并支持GPRS和EDGE。在无线连接方面,T-mobile G1支持Wi-Fi和蓝牙,它的蓝牙也和iPhone的有一拼,仅支持与单声道蓝牙耳机的连接,而不能传输文件、不支持A2DP,不能连接立体声蓝牙耳机。



T-mobile G1的数据连接

    G1通过标配的miniUSB数据线连接电脑时,不会给用户任何提示就直接进入大容量存储模式,其拍摄的照片等都在存储卡上的对应文件夹里。而至于GPS芯片的定位能力,我们也只有在Google Maps中进行测试,在设置中打开GPS对Google Maps的支持后,再打开Google Maps,就能看到状态栏里闪动的GPS图标,大约10几秒钟,图标就会停止闪动,代表已经成功定位。未来在“Market”中应该会出现Android专用的GPS导航软件。  



T-mobile G1的GPS功能


待机时间:

    T-mobile G1采用了1150毫安的锂离子电池,这块同样由HTC制造的电池在G1上的表现面前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由于G1在开机时都必须连接在GPRS/EDGE网络上,此外还主打丰富的网络功能,所以其耗电量比较惊人。G1的电池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以坚持将近一天的使用时间。



T-mobile G1的1150毫安时电池

    但是它充满电的时间也比较快,只需1个小时左右就能充满整块电池。经过我们查看它随机配备的充电器输出参数为5V和1A,充电电流相对较大,所以我们推荐各位网友最好使用原装的充电器给G1充电(通过原装数据线连接PC时也会充电)。

评测总结:
在对首款Android*作系统手机T-mobile G1的评测结束之后,又到了总结的时间。相信各位网友和笔者一样,都感觉到了不可小觑的Android以及来势汹汹的T-mobile G1。不过作为首款Android,G1在基本功能上的一些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这仅仅是Android的第一款机型,留给我们期待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下面是笔者总结的G1优缺点,请大家参考:

T-mobile G1优点:

Android*作系统运行速度快,内存管理合理;
轨迹球定位准确,手感不错;
Chrome Lite浏览器非常稳定,表现不俗;
Google街景功能很有新意;
系统快捷键非常丰富;
硬件配置相对较强,接近旗舰级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
第三方应用安装方法丰富,应用数量增长速度快;

T-mobile G1缺点:

暂时无中文系统;
只能绑定一个Google帐号;
没有虚拟键盘,过分依赖侧滑键盘;
只能将软件安装到机身内存;
没有3.5毫米耳机接口;
不支持摄像;
不支持蓝牙立体声;
没有内置视频播放器;
没有PC同步软件;
电池表现较为一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MotoShop ( 苏ICP备18044193号-1 )

GMT+8, 2024-6-7 21:58 , Processed in 0.0825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